SHT 1770-2010塑料 聚乙烯水分含量測定
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化工行業標準 SH/T 1770—2010
塑料 聚乙烯水分含量的測定
前言
本標準修改采用ISO 15512:2008《塑料-水分含量的測定》中方法B。
引言
水分含量測定的實驗室間再現性通常很差,主要原因在于樣品包裝、樣品處理、儀器及其設置的差異。為了在兩個實驗室比較數據,特別要注意樣品包裝和處理。例如:樣品應裝在具蓋玻璃瓶或隔水密封袋內,樣品處理應在干燥氮氣或干燥空氣中進行。
與受試材料、所用試驗設備、實際環境相比,應優先考慮試驗溫度。如果溫度太低,測試材料中的水分蒸發不完全;而溫度太高,由于降解反應,又會產生水分。
本標準中,為了選擇合適的試驗溫度,以提高實驗室間再現性,給出了優選加熱溫度的方法。
警告——使用本標準的人員應有正規實驗室工作的實踐經驗。本標準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問
題。使用者有責任采取適當的安全和健康措施,并保證符合國家有關法規規定的條件。
1 范圍
本標準規定了用卡爾·費休庫侖法測定聚乙烯(PE)中水分含量的方法,該方法測定的水分含量與按照ISO 62[1]測定的吸水性(動態和平衡態)不同。
本標準適用于測定聚乙烯顆粒中的水分含量,也適用于聚乙烯制品中水分含量的測定。本方法適用于測定的水分含量水平可達0.01%或更低。
注:水分含量是材料加工的一個重要參數,一般低于相關材料標準中的規定。
2 原理和反應式
樣品稱量后放置在加熱爐內,試樣中的水分在高溫下蒸發,用惰性載氣(通常是干燥氮氣)將水蒸氣送至滴定池內,以卡爾·費休庫侖法滴定水分。
二氧化硫和試樣中的水將碘還原,生成三氧化硫和氫碘酸,傳統卡爾費休試劑中含有碘,而庫侖技術是從碘化物電解產生的碘。根據法拉第原理,產生碘的物質的量與消耗的電量成正比,即1mg水消耗10.71C 電量,從而通過消耗的總電量計算出水分含量。反應式如下:
I2 + SO2 + H2O → 2HI + SO3
2I- -2e- → I2
3 試劑和材料
除非另有說明,在分析中僅使用分析純試劑和蒸餾水或相應純度的水。
3.1 陽極溶液
含有碘離子(為在反應混合物中產生碘),與儀器說明書一致(用于有隔膜滴定池)。
3.2 陰極溶液
甲醇(或其他合適的有機溶劑)中含有合適的鹽,與儀器說明書一致(用于有隔膜滴定池)。
3.3 通用試劑
含有碘離子(為在反應混合物中產生碘),與儀器說明書一致(用于無隔膜滴定池)。
3.4 中和溶液
含有約4 mg/mL水的碳酸丙烯酯、乙二醇甲醚(2-甲氧基乙醇)或甲基纖維素的溶液。
注:一般試驗中很少用到。
3.5 分子篩
3A,用作載氣的干燥劑。
3.6 硅膠
顆粒狀,直徑約2mm,用作載氣的初級干燥。
3.7 真空硅脂
水分含量很低或不含水并且具有低的吸水性,用于磨砂玻璃連接處的潤滑,以確保系統的密封性。
3.8 氮氣(N2)
水分含量小于5mg/kg。
(欲了解詳細情況,請致電0533-5202884。)